
点击查看详图
清代光绪元宝银元福建省造库平三分六厘
现阶段价格参考
福建位于东南沿海、与台湾省隔海峡相望,与广东、江西、浙江等省毗邻。唐代置省时取境内福州、建州(建瓯)两府首字命名.古为闽越族聚居地,故简称“闽”。面积12.4万平方公里,清宣统年间全省人口 855万人。
闽省滨海对外贸易频繁,明末即收受成色、重量划一的西方银币。“漳州军饷”是大陆地区最早仿西式洋钱制作的银货,具有重要历史及收藏的价值。
据史料记载,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制作于漳州、初时重七钱四分,随即减重 15%,不久完全退出流通广东省设厂造币量产后,因银角使用方便适合小额交易,故粤省小毫也流入并通行于福建。福州乡绅以外省货币往返不便为由,经批准开设商办银圆局,光绪二十年至二十六年(1894-1900年)间仿广东银毫样式制作“福建省造”二角、一角及五分型银币。
随即户部取消了官督民办由商人造币,转而在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改官办发行“福建官局造”的各类银角,产量甚巨,七钱二分主币极罕见,为旧时泉家最珍视的藏品之一。
福建的官办造币厂计三处,依次是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福州南台苍霞洲的商办银圆局旧址基础上开设兼造铜币的“南局”;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在船政局内造铜元、俗称“东局”的闽海关铜币局: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在洪山桥机器局内开办、专造铜元的“西局”。
民国成立后,厦门有商办、沙县及湄州有军办的造币厂,各地军阀亦在漳州、延平、龙溪等处设厂制造不明版式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之劣质银角。福州 清末闽省当地流通的大圆银币,以外洋输入者为主。辛亥革命后,袁像币的发行使国币渐成主流;因初期政局不稳,被裁撤的各厂趁机复工。据官方文献记载,民国时期福建所造银币仅贰毫(二角)及壹毫(一角)两种。
最近交易参考
福建省寿星龙五分
P40分福建省寿星龙版五分
2025.03.24成交价:¥630
P盒45分五分寿星龙
2025.03.14成交价:¥1682
稀少清代福建五分寿星龙银币
2025.03.11成交价:¥72
P40分福建省寿星龙版五分
2025.03.06成交价:¥624
×
打开币佳佳小程序